当前位置: 批发市场大全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资讯内容

重庆服装发展遭遇瓶颈 到手订单却成包袱


标签:
    两天的服装节,重庆的服装企业接触了不少的服装厂商与专家,服装行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的趋势日趋明朗,不少外贸厂商携带订单进入重庆。而渝企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因为自我的瓶颈,订单反而成了包袱。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重庆服装业处于一个较低的竞争层次,一个明显的软肋就是没有完整的配套体系。到嘴的“肉”吃起来很痛苦,犹如得了“胃病”。对此,各方人士表示,重庆的服装行业正面临一个良好的机遇,只要在品牌、设计、服务,以及产业集群上下工夫,渝派服装是可以树立起自己的行业地位的。

    最近6年,重庆服装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在全国占比较小,排位靠后。在重庆市的服装行业中,销售过亿的企业有了13个,总产值达到175亿元。但中国服装协会的数据表明,去年全国生产服装400多亿件,重庆生产的服装在全国占比不到2%。而这一数据的背后是:重庆服装产业,有四个“缺”点。

    缺少配套难占制高点

    “我们并不愁订单,愁的是没有配套企业。”重庆达兴儿童用品公司总经理张垕瑛告诉记者,事实上重庆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的服装是重庆生产的,拉链从义乌运来,面料又来自广东。”张垕瑛介绍,比如一条拉链,在义乌才卖几分钱,拉到重庆要付一笔运费。其实,让她头痛的并不是运费,而是时间。服装生产一向都是争分夺秒,每到旺季,谁的新品能第一时间挂到消费者面前,谁就占领了潮流的“制高点”。“要找流行的趋势很简单,法国开个服装秀,直接在网上就能看到。”重庆圣百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岗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生产,那么仅是停留在图纸上。 

    “沿海服装行业强在它的配套链上,其实外地人觉得重庆的服装挺时尚。”重庆市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均才表示,目前重庆自主设计的服装从样式上不输给沿海。由于沿海有大量的面料生产企业,研发出的新面料也第一时间被当地企业采购。“而我们只能看到别人在新产品上用了新面料后,再做跟进。”张垕瑛说。上海九诺服饰公司总经理王国平说,在江浙一带,配套企业众多,如果品牌商有个要求,需要做特殊的扣子,QQ上交流,把图样网络传输过去,生产好以后,一两个小时就能送达厂房。但是在重庆生产服装,除非空运,否则都要好几天。 

    缺少工人大单不敢接

    “不是不想接大单,是工人不够了怕完不成订单。”重庆树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英颖表示,公司总人数600人,目前基层的普通服装工人缺口至少上百人。王英颖认为,以前服装工人的主力都是60后、70后,现在的80后和90后大多不愿意做服装加工这行。王英颖介绍,要成为熟练的服装工人,培训期至少要半年以上。据了解,该公司的老总正在积极和日本的服装设备制造商联系,希望通过技术改革,减轻劳动量,吸引工人。同时,减少用工量,保证公司运营。 

    缺少“媒人”难走向全国 

    重庆圣百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岗表示,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外地是重庆本地服装企业共同的困境。“我市的服装在云贵川等地卖得很好。”陈岗介绍,重庆身居内陆,在渠道上不占优势。以上海世贸商城为例,在这种国际化交易平台上,签约的都是上千上万件的订单。而重庆的厂商,要常到上海和广东参加交易会,才能结识来自全国的客户。

    缺少龙头品牌不响亮

    广东时尚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凯洛认为,重庆服装行业当中,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牌子。没有一个领头羊,整个行业就缺乏高度。他多次和重庆的服装企业交流,发现大家的品牌意识不强。“大部分的思维停留在作坊阶段,做的是‘加减法’,眼中只有成本和利润。但是现在的服装企业应该做‘乘法’,打造品牌。”

本文共有 0 篇评论 | 打印文章 | 关闭页面 |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 隐私保护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批发市场大全版权所有 ©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008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