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搬了6次厂,平均每三年搬家一次,如此折腾,企业如何做大做强?”重庆渝派服装协会会长邓毅最近很郁闷,由于现在厂房所在地马上就要开发了,他不得不寻觅新的落脚处。
类似邓毅的遭遇,在重庆服装业界并非个别。据统计,仅渝派服装精品城里,有自己品牌、上一定规模却面临搬迁的企业至少有300家。
近日,在重庆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许多老板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不缺资金,也不缺全国营销网络,连国外订单都有,就是不敢做大了,因为没有场地扎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近年来渝派服装发展迅猛,但由于多数居无定所,各自单打独斗,加之技工短缺,渝派服装要想做大做强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上千家服企“落地”难
重庆个协渝派服饰协会秘书长李勇称,重庆本地的服装加工企业有3000多家,而拥有产权厂房的不超过200家。许多企业都是哪里有空当就往哪里钻。
记者了解到,城市扩容,土地开发速度加快,是造成重庆服装业不得不一次次面临搬迁的直接诱因。近年来,随着渝派服装的崛起,大批企业逐渐向正规军发展。但在重庆市,服装类专业的工业园区并不多。规划的一些服装基地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剃头挑子一头热,最终无疾而终。一方面大量服装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厂址,而另一方面,一些规划的服装园区,无法吸引企业入驻,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近千家渝派服装“落地”难,重庆社科院企业和经济研究所专家王秀模给服装老板们建议,解决的最好办法是集体抱团拿地建厂。
渝派服装协会副会长王勇也表示,现在上规模的渝派服装厂需要5~10亩地,建5000平方米左右厂房,以及员工宿舍、活动室、设计室、辅料室、食堂、办公室等,如果按照300家大品牌、每家5亩地计算,集中建厂最少需要1500亩地。
王秀模认为,可以通过朝天门服装协会出面协调,集中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统一到规划的工业园区拿地建厂。这样,一来有优惠政策,二来也可以避免短时间内因城市化进程而再次搬家的风险。
目前,重庆南岸的茶园新区以及重庆巴南区都纷纷向渝派服装企业伸出了橄榄枝,通过创造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吸引服装企业安营扎寨。
不愁订单愁的是没有配套企业
“现在通过北京的一些经销商,已经有大量的俄罗斯及中东外单来跟我们谈,但我们不敢贸然去接。”邓毅说,现在的临时性厂房面积小,大型生产设备不敢投入,甚至不能安装空调系统,大大限制了渝派服装提档升级。
“如果有标准厂房,产量会比现在扩大至少一倍左右。”邓毅感叹道,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重庆服装业处于一个较低的竞争层次。
“我们并不愁订单,愁的是没有配套企业。”重庆达兴儿童用品公司张总经理告诉记者,重庆服装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的服装是重庆生产的,拉链从义乌运来,面料又来自广东。”张介绍,比如一条拉链,在义乌才卖几分钱,拉到重庆要付一笔运费。其实,让她头痛的并不是运费,而是时间。服装生产一向都是争分夺秒,每到旺季,谁的新品能第一时间挂到消费者面前,谁就占领了潮流的“制高点”。
重庆市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均才认为,目前重庆自主设计的服装从样式上不输给沿海,但在配套上差距很大。在江浙一带,配套企业众多,如果品牌商有个要求,需要做特殊的扣子,在QQ上交流,把图样通过网络传输过去,生产好以后,一两个小时就能送达厂房。但是在重庆生产服装,除非空运,否则都要好几天。
前不久,由重庆儒派制衣公司牵头,五家渝派服装企业正式签署联盟章程。儒派制衣公司傅总称,重庆服装企业,过去都是单打独斗,谈不上联合。因此,不论是从规模,还是品牌方面,均无法与江浙、广东等沿海同行抗衡。根据联盟章程,做同类产品的,即可联合起来打组合拳。一旦某款型服装市场销售看好,联盟体成员同时赶做这款服装,先把市场反应较好的品牌、款式做出量来。
“儒派”是重庆市著名商标,“儒派”服饰多次在质量评比中获得荣誉,曾被评为重庆市金奖产品。经10余年艰辛苦练,儒派也尝试过走品牌化路线,把渝派服装做大做强,但由于响应者寥寥,至今仍在摸索中。
孔雀再度南飞加重技工缺口
曾经在金融危机时期大量回乡的技术工人,最近又开始流失,这让本来就缺少技工的许多重庆服装企业又遭遇“寒流”。在渝北区经营着一家服装厂的刘阳告诉记者,去年厂里招了不少从沿海回到重庆的熟练工,厂里也借机扩大了生产规模,接了不少大单子,不过从去年12月份前后开始,不少熟练工都辞职了,原来有四五十人的车工流水线,现在只有20来人在撑着。刘阳说,“工人的计件工资已从10元涨到了12元,工序复杂的甚至涨到14元,还是招不到人。”在重庆巴南区麒龙工业园内,一家服装企业人力资源部杨经理说,为了招到人,也为了留住现有的员工,现在发给技工月薪是2300元至4500元,提供免费宿舍,4~6人一间,配有空调、洗衣机等。“我们还有年终奖,多发一个月工资。另外年终还发工龄奖,满一年360元。厂里有很多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员工,年终奖金加上工资,能拿1万元左右。”但即使这么优惠的条件,这家服装厂还是缺少熟练工。
刘阳承认,“候鸟”再度南飞,的确有内地服装行业发展不如沿海的原因,此外,“现在四五十岁的技术工人都准备退休了,但是90后又没几个人愿意当操作工”。
“相对沿海,重庆企业最大的短板不在薪金低,而在管理。”王秀模说,重庆中小企业往往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很难让员工看到长期在这里工作的发展前景,从沿海回来、“见过世面”的工人感到“水土不服”,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