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薄“Prada”闹的沸沸扬扬,奢侈品的天气在中国也并不好过了,自从去年媒体曝出Prada东莞代工工厂之后,关于奢侈品中国造的话题就不绝于耳。正赶上今年6月Prada拟在香港上市,面对信息透明原则,投资商高盛亦在此声明Prada确实有部分产品产于中国,于是一场围绕奢侈品"价值"的讨论便在5、6月间旷日持久的展开,消费者对Prada的谎言义愤填膺,我们也为此专门做过投票,有高达75%的网友表示,因为"中国造"的原因,拒绝再买那些有中国"血统"的奢侈品,可"中国造"这样一个现实已经无法避免,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
不买"中国造"名牌?那么请买"越南造"吧!
一个不得不明面对的是现实是:奢侈品已经大规模中国造。如果你仅仅因为"产地"原因而不购买,也不要紧,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快成为第一大奢侈品购买市场了。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是,随着Prada等品牌在香港的上市,表明,奢侈已经逐渐把中国定位从"制造工厂"往"金融市场"的方向转移。同时,随着中国不断出现的用工荒、通货膨胀等因素,人力成本激增。包括Coach在内的众多品牌已经在收回中国代理权的同时,制定将工厂转移向印度、越南等更"便宜"的国家的计划了。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你不买中国造,再过十年你只能买越南造或者印度造了。
中国造已成现实 惟有相信实力
据《环球奢侈品报告》中所示,2009年60%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拥有自己的生产线。而实际上,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副会长王新元表示,奢侈品牌在中国设代工生产线是上世纪90年代起就存在的事实。
目前,据统计,上榜"中国造"的奢侈品包括MaxMara、Givenchy、BROOKSBROTHER、Burberr、yErmenegildo Zegna、YSL、Diesel、Marc Jacobs、Emporio、Armani等众多一线品牌。
面对这样一个既成事实,对于消费者来说唯一可以做得就是摆正心态,因为"中国造"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品质低劣,相反,大量商品的"中国造"恰恰可以说明中国工厂在制造方面的能力。
让人不解的是,就在Balmain表示将与2011年9月与纽约首推Pierre Balmain品牌时,内地的上海Pierre Balmain的订货会已经于2011年5月21日举行。 这很容易联想起,Balmain早已卖出授权,只是因为这几季品牌势头大涨,想要收回却困难重重,妥协之下,为了不损害品牌价值,只能宣布,这是一个Balmain属下的年轻品牌,并由Balmain的作为主创参与设计,以达到利益最大,损害最小。
从"制造工厂"到"金融市场"
继去年5月化妆品牌L/Occitane在香港上市取得30%大涨之后,"到香港去上市"--这是欧美奢侈品行业最新的时尚。今年5月间,包括普拉达(Prada)在内的多个偏大众化的奢侈品披露了在香港IPO的进展。此前他们选择的不是纽约,就是巴黎、米兰等。奢侈品的阵营正在分化,最矜持的顶级品牌不但不愿意选择香港,甚至压根儿不愿意让上市打破了自己的神秘感;而那些价位稍低,金融危机间受重创的品牌则迫不及待地冲向香港。
从不讳言"Made in China"的美国手袋品牌Coach在5月初主动对外披露了香港上市的计划。眼下正是亚洲市场乱军混战的阶段,消费者的观念尚未成型,品牌形象塑造刚刚起步。这几年谁能抢到先机,未来的优势就将很难撼动。以Coach为例,在欧美奢侈品中并不顶尖,但在亚洲从日本到中国,采取了异常积极的市场策略,获得了相当满意的回报。而在欧美位列顶级品牌行列的珠宝品牌蒂芙妮(Tiffany),在中国的发展却不温不火,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度与其国际地位不匹配。
随着中国奢侈品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香港近期成为全球奢侈品公开上市的"圣地"。继去年法国化妆品生产商欧舒丹在香港成功上市后,今年又有专营二手奢侈品的米兰站成功上市。6月24日,意大利时尚品牌Prada也将在香港挂牌上市,而即将加入香港公开招股大军的还有Coach、英国制鞋品牌Jimmy Choo,以及意大利鞋包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
不买中国造 便等越南造
如果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便是今日的中国的广东和江浙一带。因为世界工厂的转移,让中国这些年经济飞速发展,顶着世界工厂毁誉参半的名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打算来说,"制造工厂"显然不是长久之策,欧美发达国家多是依靠金融、服务、创意产业支撑GDP,中国已经在这方面显现出一些弊端,大量产业工人短缺、通货膨胀严峻,这一切都指向产业转型。因此,在未来十年,很有可能,中国的制造工厂将大规模地迁徙至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和印度等地。制造业并不是需要技术方面的大步伐更新,所以质量方面,无论现在的"中国造"还是未来的"越南造"都无任何问题,如果仅仅因为"产地"原因而拒绝购买奢侈品,那么在不就的将来,奢侈品可能全盘不会在归属地制造,那么作为消费者,你除了不买,基本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