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笑谈”:即使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光是仓库里的压库货起码能供国内的服装销售企业卖上3年。服装行业库存积压问题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服装企业如果赚的钱是存货,就相当于没赚,服装最不值钱的就是存货。”深圳歌力思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库存对服装企业的危害。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服装库存量已经达到生产量的20%,约为150亿件,每年的增幅还保持在10%。根据正常增速预测,2011年将达170亿件的服装尾货。
由于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速度快,如何处理不断增加的库存成了最令服装业界头痛的问题之一。如果产品大量积压,不仅占用公司运作资金,耗费人力、物力,也使公司的管理成本、获利成本增加,拉长产品的周转周期,降低公司的整体利润。而低价抛售又有损品牌,还会打击渠道商的信心。
在运动服装市场,不少企业遭遇高库存梦魇,阿迪达斯、美邦、李宁、特步、中国动向等运动品牌都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清理库存。
李宁、美邦饱受库存困扰
饱受库存困扰的远不止李宁公司一家,高库存梦魇如今仍在行业内蔓延。
国际体育用品品牌阿迪达斯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净利润为1.4亿欧元,同比增长11%,优于分析师此前预期的1.373亿欧元。阿迪达斯大中华区销售额达5.52亿欧元,同比去年的4.03亿欧元增长了37%,除去汇率因素,则同比增长38%,位列阿迪达斯六大市场首位。阿迪达斯高层对外强调,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库存已经恢复到了健康水平。
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阿迪达斯由于对市场过分乐观,加大生产规模,在奥运后不幸遭遇全球经济危机,陷入库存居高不下的窘境。阿迪达斯年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将销售渠道积压的存货清理完毕。库存问题使得阿迪达斯去年上半年在中国的销售业绩一度落在了国产品牌“一哥”李宁身后。
然而戏剧性的是,如今的李宁似乎遇到了类似阿迪达斯的后奥运时代库存难题。长期占据本土体育用品老大的宝座也因存货困扰而痛失。李宁公司24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存货金额为9.92亿元,而2010年底的存货金额为8.06亿元,存货金额增加约2亿元。受存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李宁公司收入为42.9亿元,同比减少5%左右。而安踏上半年实现营业额44.5亿增近三成,净利达到9.3亿元。在营收和利润上,李宁被安踏超越。
数据显示,李宁今年应收账款时间比去年同期增加20天左右,存货周转天数可能增加约25天。2010年该公司平均应收贸易款项周期为52天,平均存货周转期为52天。也就是说,经销商手里的产品卖不掉就成了存货,资金无法回收,自然也没有钱去买李宁的新产品,导致李宁新一财年的收入减少。
库存过高对公司产生的经营压力日益显著,存货问题已经成为李宁业绩增长的死穴。李宁公司总裁兼CEO张志勇坦承这段时间过得特别艰难,未来二到三年都将是转型期。
据悉,李宁今年计划投入3亿元用于回收库存。凡是新货比例达不到60%-75%的门店,都将通过回购库存,给新货腾出空间。摩根士丹利则预期,李宁未来几年仅用于库存回购就需要14.48亿元。
小编推荐阅读
中国企业在华尔街go public
台湾实施纺织服装强制性检验制度
员工三问凡客老总 电商烧钱盈利无望
大连服装后继无人?如何走出继承困局
中国出口阿根廷服装产品持续不断增加
东莞鞋企倒闭 提醒服企自主创牌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