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国内动态】新店仍然是百盛难以言说的痛。记者昨日走访看到,尽管在周末购物黄金时段,开业两年的百盛太阳宫店内依旧客流稀少。或许是由于业绩欠佳,部分鞋类品牌已经撤离。图为正在撤柜的品牌哈森,虽然专柜仍有少量货品,但已无导购。
继去年遭遇上市八年来的首次净利下滑后,第一外资百货百盛的业绩仍在下滑。百盛集团昨日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集团纯利下降38%至3.25亿元。尽管此前百盛创始人钟延森重掌百盛,并对中小型百货店进行了调整,但自救效果并不明显。在业界看来,受电商和购物中心的双重冲击,主要靠传统零售业态打天下的百盛的经营模式已经有些落伍。
百盛集团中期业绩报告显示,集团销售额为89.79亿元,增幅4.9%,毛利率下降0.8%,经营利润下降32%。上半年,百盛新店经营亏损为5900万元。
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百盛太阳宫店发现,即便是周末店内客流也较为稀少。同时,据商场一品牌导购介绍,位于商场5层的皮鞋手袋区的妙丽、哈森、曼仙妮等均已撤柜。某品牌工作人员表示,该专柜业绩比去年有起色,但与其他门店相比仍不太理想,“去年,专柜淡季销售额为1万-2万元、旺季3万-4万元,今年专柜淡季销售额相当于去年旺季”。
据一位接近百盛的人士透露,尽管太阳宫店作为百盛集团北京总部,但由于百盛店内客流有限,入驻品牌多为B类店铺。B类店铺由少部分新款和大量旧款商品组成。而在西单、王府井(行情 股吧 买卖点)商圈进驻的品牌多为更新速率快的A类店铺。此前,百盛太阳宫店引入的品牌甚至多为只销售折扣商品的C类商铺。北京商报记者昨日致电该百盛门店相关负责人,但并未得到回应。
在商业专家刘晖看来,目前行业竞争激烈,加之电商施压,这让以服装零售为主的百盛受到明显冲击。刘晖表示,部分百盛门店体量较小,品牌吸引力有限。同时,百盛店内缺乏难以被电商替代的体验型业态。
尽管百盛创始人钟延森重掌百盛后,对中小型百货店进行了调整,并于近期关闭了3家百货店,但商业专家认为,重新整合的百盛集团亟须进行二次定位。
事实上,同为外资大鳄,来自新加坡的凯德商用已在中国36个城市拥有61个购物中心,其中北京已有10家门店,而入华近20年,百盛仅在北京开出了3家门店。百盛方面表示,集团在调整门店的同时也在加紧扩张。上半年百盛新开两家门店,预计年底还将有5家新店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