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厚爱偏执,人类天生喜欢与众不同。西方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两个性质相同的产品放在一起,90%以上实验对象都会首先把眼光放到特点鲜明的产品上,特别是已经在消费者心智认知中建立起“与众不同”的诉求表达的产品,其关注率更是高达100%。实验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总是倾向于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东西,这便是与众不同受人喜欢的驱动所在。王老吉是率先开创“预防上火饮料”的凉茶,姚明是代表中国最高的NBA明星,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无论是品牌、个人,抑或是地区,如果能做得与众不同,具有差异化的特色,那么将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 被淹没的危险 如今,随便去任何一个商店逛一逛,便会发现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货架,数不清的品牌让你目光基本应接不暇,似乎有被淹没到大海里的感觉。这时,你在做出购买选择时,往往只能像大海里航行的船只,照着航标的方向前进,这个航标就代表着你购买时,会选择品牌的“与众不同”。没有贴上“航标”的品牌,或许只能躺在货架上打发寂寞的日子,而你也不会可怜其寂寞去购买!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单食品行业,就有100个以上品牌可供我们选择,但是,通常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真正需要的则保持10个以内,有时还不够5个,这还是从整个食品链条来考虑的。如果按照单个品类思考的话,我们需要的就更少了,两个甚至一个就足够了。所以,缺少差异化特色的品牌,没有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被淹没的危险大大增加。 必要时懂得舍弃 有时候“少既是多”。品牌之所以有被淹没的危险,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缺少一种舍弃的勇气,在需要舍弃的时候变得不敢舍弃了。你认为更多的产品总会赚更多的钱,你认为多几个销售卖点总会比一个好,(瑞夫斯也可能不同意你的做法。)你认为针对所有的消费者总会比对某一群消费者传播好。反正在你的世界里,多就是好。 是真正的“多”就是好吗?看看沃尔沃,就是宣传一个“安全”,舍弃了奔驰“坐”的舒适,舍弃了宝马“开”的畅快,沃尔沃就获得了成长的机会,但是,沃尔沃也有想“多”的时候,开始去制造跑车了,当沃尔沃与安全的“少”背道而驰的时候,结果销售额真正是少了起来。相反,捷足先登抢滩中国牙膏市场的高露洁,把口气清新、洁白牙齿、口味好等通通抛弃,单一个“防止蛀牙”就成就了中国牙膏市场老大,这才是真正的好,是不是很简单,所以,必要时你能做到吗? 差异化基于心智 并不是所有差异化都能实现“少”就是“多”的功效,要想差异化真正成功,必须在消费者的心智认知中建立“与众不同”。 这个差异化有两种性质。第一种性质是别人没有的,或者别人有,而没有真正在消费者心智认知中建立的。另一种性质是你自己首先开创的。差异化一旦被别人先占有的话,你再怎么去抢去占也是无济于事,反而去帮助人家巩固这个差异化的地位。自己开创的也一定要基于消费者心智,比如王老吉开创“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差异化,是基于凉茶有“清势解毒祛湿”的功能,能够给予消费者心智上“预防上火”的认知,因此,王老吉开创的差异化就能获得成功。 差异化真正把握不是市场事实,而是消费者的认知,是消费者说了算。寻找消费者心智认知最好的方法就是挑选竞争对手,筛选出你真正的竞争对手,找出竞争对手的真正强势所在,结合产品的特性,把差异化建立在竞争对手强势中的弱点,这个就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认知。 差异化来自配称 当你有了一个差异化的概念,并没有代表你已经获得成功了,这时候你已经拿到入场券,而你要真正享受到精彩,还需要围绕这个差异化进行特色的配称。 你要在包装上显示你差异化的特色,不能与同类产品包装一致,要站在其对立面,比如竞争对手的包装是大的,那么你要做得很小,才能建立起明显的区别,在视觉上形成你的特色。 在这个形式与内容同等重要的时代,外面的包装不仅直接给予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与感受,而且更凸显出差异化,支持到你所强调的特色。我们中国消费中出现“韩流”这一现象,就是韩国品牌能够紧紧抓住包装设计这一特色而形成战略性的配称,让我们接触到韩国品牌的产品时,就是感觉到与众不同,能够衬托出个人的个性与风格,打动消费者购买的心。 这就是“韩流”风靡中国真正的原因,并且也是“韩流”会让你有与众不同的感觉所在,如果你真不喜欢的话,那么证明你开始变老了?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经营遭遇到更加大的压力,要想敲开腰包已经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了,何况没有任何“与众不同”的产品,摆放在货架上能引起消费者注意吗?当然,无论你的企业是经营消费品,还是工业品,品牌能够做到与众不同,是实现企业差异化最佳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