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批发市场大全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资讯内容

第四届闽商论坛沙龙对话 鞋服大佬谈产品过剩


标签: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至此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即将开幕之际,作为投洽会特赦精品论坛之一的闽商论坛正式开始,闽商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为全球闽商打造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也将为福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届论坛以时代变革与闽商转型为主题,契合时代背景和闽商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第四届闽商论坛沙龙对话中,多位鞋服大佬谈起产品过剩等行业问题。     
       沙龙对话实录如下:  
       人才仍是最大挑战 制造业重规模与判断  
       主持人:接下来要进入今天的沙龙环节,我们说到闽商要转型,我们要听听领袖的级的闽商企业们是怎么进行转型和创新的,进入中国梦·创新梦的沙龙环节,让我们依次请出对话沙龙的嘉宾,我们请出丁世忠先生,许景南先生,施锦珊先生,陈田忠先生,陈新贤先生,陈冬先生!非常荣幸由我来主持今天的沙龙讨论。  
       我们想听听诸位认为你们的企业今年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以想一想,在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最近接连卖出大陆资产,尤其是卖出了广东商场,××30亿元。我想请问六位,请问这是看空中国的举动吗?陈总,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创新。  
       陈田忠:我觉得是创新。  
       主持人:对于李嘉诚这个举动怎么看?  
       陈田忠:我觉得变革的时期总是隐藏着机遇,创新应该是所有企业家的共识,从低端往高端走就需要产业的升级,产业链升级需要原创,我们做企业往往会忽略这些,意大利人在生产产品的时候,是在生产艺术品,所以买意大利产品就是艺术品,买德国的产品就是买技术,法国人买浪漫,美国人买创新,中国已经通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已经从中国制造变成全球。  
       主持人:听您的意思,您觉得创新是当年最大的困难,也是需要发育的地方,我们听听许景南许总的判断,您觉得2013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许景南:判断,判断来自好多方面,现在的产品过剩,经济又有一些困难,市场饱和,在这里面存在着机遇,现在机遇在哪里?怎么去判断?是出在内部的问题,还是外部的问题,这个要作出判断,这个判断很重要,对形势正确的判断,你只有正确的判断,才有正确的措施,才能去预防预测,才能做出一些措施,目前我们在向前推进的时候,这个判断是很难取得统一,我们是把原来的产业放弃,还是把原来的产业继续提升,继续突破。  
       主持人:你对匹克明年的判断是什么?  
       许景南:我们对我们自己很有信心,我们的上市公司是优势,我们的产业模式有模式。  
       【企业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  
       主持人:你们判断还是比较容易的,先给你丁总,您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丁世忠:我觉得这个行业规模很重要,和大企业耐克阿迪达斯比起来,我们的规模还很小,因为这个企业创新,要投入品牌,如果没有规模是不行的,拿研发来讲,一个企业一年的规模有20亿,5%也就是1个亿,一个企业如果没法做到100亿、1000亿,研发是比较难的。  
       主持人:当前要的是规模。您觉得人才是最大的挑战。为什么?  
       施锦珊:我是从事金融服务业,在中国的融资租赁上,已经进入了非常关键的发展期和转型期,也是整合期,从我们行业的角度来看,是不仅仅是市场发展、制度规划和创新,我们多次在行业协会组织了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高端人才培训,整个行业至今为止,中国的租赁行业和美国欧洲相比,中国已经有760多家租赁公司,在美国也将近有1000家左右,欧洲加在一起也不到1000家,在美国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大概有10万人。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和最重要的风控人才,在中国700多家能称得上核心的人才不到2万人,人才在金融服务行业是非常缺乏的。  
       主持人:施总也是闽商群体中非常特别的人才,我们知道闽商大多是制造业为主,从事金融服务的闽商不是很多,接下来产业转型升级要做大做强制造业,还有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  
       主持人:施总也是闽商群体中非常特别的人才,我们知道闽商大多是制造业为主,从事金融服务的闽商不是很多,接下来产业转型升级要做大做强制造业,还有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  
       陈新贤:人才。目前大家都在大力的发展,时代变革,包括全面升级,我们要有知识产权的发展意识,还有特区居民的发展目标,从知识产权方面来说,首先是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知识产权的创新,以及以后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和国际市场竞争。陈总,你的是什么?  
       陈冬:也是人才,近几年来,我们和国际上排名前五百前的企业接触很多,比如说宝格丽酒店、范思哲、阿玛尼,范思哲酒店供应,我们是中国第一家,这么多的国际品牌,你要跟他工作在一块,规划设计建设都需要国际性的人才,我们集团现在从美国、欧洲、东南亚国家、香港、新加坡招聘了很多国际回归人才,这些人才现在国内的人才就产生了很多矛盾,怎么去用这些人才,怎么和成功和在企业工作中的人才合作,这是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  
       匹克安踏老总谈应对成本上涨 创新和规模是两大法宝  
       主持人:如何管理好跨国人才,三位嘉宾都是服务创新产业,不约而同都提到最大挑战是人才,三位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我们两位制造业巨头,对当前大势有一个判断,企业规模的增长。接下来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我也希望通过几位的分享来给大家作一个指导。原材料和成本上涨带来的挑战,邱晓华老师在他的主题演讲中也特别提到成本上涨是很大的压力,丁总和许总你们是怎么去应对成本上涨的挑战?  
       许景南:人工成本是不可逆的,要通过一些变革,通过流程工艺的创新变革来提高效益,化解一些人工成本。去年化工成本比较高,今年降下来了,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规模效应等等很多方式来降低,包括财务成本。  
       主持人:成本上涨是不可逆的过程,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规模效应,除了扩大规模以外,安踏还有其他的方法去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吗?  
       丁世忠:我觉得成本上涨是一个通胀的问题,这几年通过创新的拉动,能够承载成本增长。规模,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成本优势就越来越明显。  
     
       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期待政府放宽政治领域  
       主持人:丁总提到了创新和规模,这是应对成本上涨压力的两大法宝。您觉得当前的金融状况和利率市场化的一系列金融动荡对闽商有什么影响?大家应该怎么应对?  
       施锦珊:这不仅是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问题,已经对实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资金成本和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判断角度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未来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不是很乐观,虽然目前利率市场化已经走出来了,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未来小微企业的成本不一定会降下来,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发生,虽然是客户需求资金和出资人都有双向选择,恰恰会使更多的金融机构由于对市场经济下滑的判断,更不敢把有限的基金带给下滑的实体经济,他更会选择优良的大型企业,这样一来,对中小民营企业不是利好消息,而且可能成本更高,从今年下半年已经看出来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核心原因是无论你对大金融机构的出资人还是小金融机构的出资人,都是同样一个道理,对小型企业的经营风险、发展风险,包括所有企业的风险,是目前小微企业的状态。  
       主持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市场规律必然的选择,这个里面政府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厦门市政府的领导也说了很多厦门市一系列的举措,只有政府把平台搭好,企业家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今年大陆的闽商富豪占了50%,从资产规模来看,还有一大半的闽商是遍布在海外世界各地,两位陈总,陈田忠和陈新贤是两位的闽商华侨,您觉得作为海外的闽商华侨,怎么去把握中国大陆的市场机会?你们对政府有什么样的政策期待?  
       陈新贤:不管是华侨,还是闽商,都希望是国家繁荣富强,希望福建老家能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中国的市场是政治经济学,在政治经济学的前提下开展经济活动,十八大过后,对经济充满了信心,我是做医疗健康产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产业,这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政治和经济信息。  
       主持人:您最大的政策期待是什么?  
       陈新贤:最期待的就是能在政治领域有所放宽,希望效率更高一些。  
       主持人:第一点要放宽,有更高的自由度,另外政府要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效率。  
       陈新贤:我们的时间就是生命。  
       主持人:我们听听陈田忠陈总的判断。  
       陈田忠:现在十八大以后,产业升级比较关注实体经济,我认为在现在高端服务业,中国还是和国外有一些差距,安全人员方面,所以作为一个华商来说,应该要把自己中国这些产业走出去,在新一轮的经济中找到着力点,提升产业的升级,强化市场意识,这样就能够在机会中稳健地走出去。  
       许景南:家族与现代企业不矛盾  
       丁世忠:家族企业要规模化  
       主持人:一个是要寻找到蓝海,一个要做好桥梁。您觉得上市对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未来的企业家有什么建议?  
       许景南:家族企业面临现代化的企业制度,都是比较透明清晰的管理模式,系统都是样的,包括整体的系统,社会责任都是一样的,所以不要把它矛盾化,我认为家族企业在创品牌方面走国际化方面都会比较有利的,家族企业并不是一个坏名词,它是一种企业结构的名词。传承方面,创始人不会把家业交给傻瓜儿子,儿子聪明就交给他,谁能建设起来就交给谁,上市公司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主持人:那您准备交给谁?  
       许景南:现在还没想好,企业内部的调整是每时每刻都在做的,通过某种方面把效益提高。  
       主持人:听听丁总的观点。  
       丁世忠:其实绝大部分的中国民营企业以及华人企业应该多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为什么能在华人世界中做那么大?它有它的好处,创业之处的互相信任,还有激情,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家族企业能够成长起来。现在绝大部分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它是股权家族企业,还有很多小股东,我想家族企业要做大,一定要做成规模化。  
       主持人:我们知道安踏收购了意大利知名品牌FILA,这是必须的国际化,要走出去,安踏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和我们分享?  
       丁世忠:我们还是已经务实,安踏品牌是在中国市场,纵观整个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但是国内的品牌作为消费品面对消费者走出去的企业成功的还是不多,所以企业走出去,我觉得有多种方式,我们就在尝试走出去的方式,自己的品牌走出去行不行?行,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在这样的情况中,品牌是一种文化,美国有那么多全世界的品牌,慢慢美国被全世界所接受,我们是一个上市公司,我们的定位是多一个品牌的公司,国内的企业第一个十年是做生产制造,第二个是做品牌,第三个十年,我们卖FILA,2007年上市,今年是整整六年,第三个十年就是利用资本杠杆。  
       闽商大佬谈中国梦 安踏老总:做世界第一的品牌  
       主持人: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每一个问题都是让嘉宾分析最核心的观点,后面我们还会关注闽商的动态,我们希望各个主办方都会持续追踪企业家的动态,给大家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最后请每个嘉宾跟我们再分享一下,我们的主题是中国梦·创新梦,现在大家多中国梦,每个人用一句话分享一下你的中国梦是什么,你对闽商企业家最想说一句话的建议是什么?  
       许景南:创一个国际品牌,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能不能和国家的梦想串联起来。  
       丁世忠:做领先世界第一的品牌。闽商作为其他的商帮,我觉得闽商还是要坚持爱拼敢赢诚信的作风。  
       施锦珊:闽商更多是和中国的传统行业很密切,也确实是闽商的一些特点,我非常期望我们在闽商未来的成长当中能够产生一批杰出的闽商经营家,而且已经晋级到世界级别的闽商经营家,这是我对中国梦的解释。  
       主持人:不仅有实体经济的实业家,也有金融家。  
       陈田忠:我是这样想的,我想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项目,政府部门批准以后,这也是为转型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个是我个人的中国梦,一个企业不断为社会做出贡献。  
       主持人:培养人才的梦想,就解决了他们三个人的难题。  
       陈新贤:我希望在商业中的人应该做事先做人,先把人做好。  
       陈冬:中国梦其实跟闽商传统有莫大的关系,我们企业的愿景是复兴国家人文精神,这是我的愿景。  
       主持人:我们再次把掌声献给台上的六位嘉宾。请台上的各位嘉宾合影留念! 
本文共有 0 篇评论 | 打印文章 | 关闭页面 |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 隐私保护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批发市场大全版权所有 ©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008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