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批发市场大全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资讯内容

“转型升级”鞋企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标签:
“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制鞋业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的自我发展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又要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行业又会有怎样的变化,相关的标准工作又该如何跟进?作为制鞋行业的“近亲”——皮革,其行业发展情况怎样,相关的标准情况如何,都会影响到制鞋业的发展。本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希望能为行业企业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  
       问:请您简单介绍皮革协会相关情况。  
       答:皮革协会在1988年成立,今年是成立25周年,是市场和行业促进组织,由行业的上下游企业、科研单位、院校组成的行业组织。职能是协助政府制定一些国家的宏观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等,还有涉及到一些专业的国际政策方面,为其提供前期调研、资讯、建议等;第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检测工作是我们关注的重要工作,作为制鞋和制革标委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我们努力配合和指导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相关工作;第三,协会行业内部自身工作,包括培育品牌,技术交流,拓展市场,经贸洽谈活动等;第四,代表整个行业,维护行业利益。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贸易壁垒、贸易纠纷等问题出现后,我们进行调节、斡旋、协调、调整,代表行业同国际组织进行协调;第五,会员工作。协会有1300多会员,基本上涵盖了行业的大中型企业。  
       问:皮革行业相关标准工作情况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答:由于皮革行业涉及范围很广,有四大主体行业和四大配套行业,四大主体行业为:制革、毛皮、制鞋、皮革制品。这些主体行业包括箱包、服装、鞋类、皮带等等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类别,因此相关的标准也比较多。目前来说,我国关于皮革制鞋行业的国标约有101个,其他行标、企标就更多了。这些标准,是多年工作的总结,也是行业发展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同时,皮革行业是个传统古老的行业,又是常青的行业,是纯天然的,没有高耗能的、传统的行业,市场巨大。这是因为,首先,皮革是天然的可再生的资源。如同钻石、玉石、红木家具一样,凡是天然的就是永恒的健康的增值的;第二,越是古老的,生命力越长久。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BP机,也就流行几年的时间,高科技的东西生命力比较短,不像皮革行业生命力持久。考古发现,皮革行业发展的起源距今有60万年的历史,我们的鞣制技术也非常古老,这些至今还都在使用;第三,皮革行业本身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人类食用动物肉制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生活的需求,动物皮是其附属产品,如果不把动物皮处理好,就会成为污染源,我们皮革行业是通过“废物再利用”的方式,使其成为高档的制作原材料,符合循环经济理念,这也是行业发展的优势所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我国的皮鞋产品占60%市场份额,箱包占70%,原料皮占15%,裘皮占50%,这些都说明我国在皮革和皮革制品领域,具有一国独大的优势,行业地位很高,发展势头很好。  
       问:国内鞋业品牌建设如何,与国际相比有哪些特点、优势、不足,企业应如何自我完善?而相关的标准工作在这一个过程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  
       答:我国是皮革大国,不是强国,很重要的一块就是缺乏高知名度的品牌。国内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成熟度,都比国外的要差,这是我们的软肋。其实,培育品牌需要时间和文化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做品牌一定有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定是品牌。但可能在局部领域有一个品牌,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如残疾人轮椅,在这个领域中是品牌,但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品牌。还有鞋中的护士鞋、高尔夫鞋,这本领域做的很好,可出了这个领域,普通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所以,我们做品牌,首先就要定好位,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要准;第二,品牌建设一定要有专业的队伍,专业的人来做这件事,专业队伍来支撑。企业的发展,从竞争因素来看,人的因素应该排在第一位。我曾经把我们的皮革和制鞋行业发展归纳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企业家发展是靠运气,当时的短缺经济决定,无论你有没有技术、有没有钱,只要你敢于走到这个行业来,就一定能赚钱;第二阶段,90年代发展靠“财”气,要购买土地,要规划发展,要专业化生产,要在厂房、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投入;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我们的竞争靠“才”气,要有才干,有团队,靠人才支撑,有钱不一定有好项目。有好项目完不成,就是因为缺乏人才。各行各业,核心的因素就是人才,能不能发展,完全取决于你的人才拥有和使用的情况如何。还有一个根本因素就是质量,如没有质量,就没有根基,也就没有发展。而要保证质量,就离不开标准工作。标准工作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既是督促者,又是监督者,在督促企业把质量搞上去的同时,又担负起监督企业的重任,以保证优质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所以标准工作要根据行业特点,制定适合行业发展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  
       问:目前来说,我国鞋业国内品牌与洋品牌还不能更好地较量的原因有哪些?  
       答:有几个方面。首先,我国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在80年代初成立的,国内像百丽这种大品牌,也不过20年左右,也就是30年的历史,国外的品牌都是上百年的沉淀,这本身就是天然的差距,发展阶段不同;其次,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还不够理性,一定程度上喜欢国外品牌胜过国内品牌。比如奢侈品的包,在中国的销售很好,但其质量上与国内品牌的差距远远要小于价格上的差距,很多品牌原材料全球一体化,国外很多高档品牌都是在中国下单,国内的生产水平完全可以达到相关要求。可见,国内外品牌之间的差距不是生产方面的,而是品牌效应上的;第三个原因,企业追求短期效应,过于急躁,希望通过最短的时间赚取最大的利润。其实这不仅仅是鞋行业里的问题,在其他很多行业很多方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抢速度、急躁。其实,企业和品牌的发展都有期自身的规律,如果违反了,就会受到“惩罚”,导致事倍功半。当然,我们的产品和国外成熟的品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女鞋中,大号码的鞋就很少,不像国外一些品牌那样,比较细致,甚至还有半号的鞋,这些产品范围不够宽等因素,也是我国品牌不能够与洋品牌较量的原因之一。其实,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标准化工作在重要内容之一:我遇到相关同行,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以后的情况将是,到任何国家买鞋,鞋号都是相同的。现在也出现鞋型鞋号不同的问题,国内是统一的,到国际上是不同的。即使鞋号统一了,在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同号型的鞋的大小不一致的情况,比如说,工艺的掌握方面有所欠缺等都是原因。所以我们要把这方面的标准工作做好,更好地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支撑,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问:有人说“国内鞋业品牌很多,同质化程度也很高,市场定位模糊。”您怎么看,为什么?  
       答:这个我承认。这是我们很多地方都是这样,把商标贴上去才能辨别出来是哪个品牌的产品,如果不贴商标,很难分辨各品牌之间的区别。一是因为,很多品牌企业是外包外加工,很多品牌不可能每个类型的产品都做,考虑到成本因素,很多类型的产品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数量,还不如外包经济。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外包生产企业会同时签订不同企业的类似产品类型的生产合同,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同质化;第二个原因,企业在设计上相互借鉴,出现款式同质化;第三,我们的鞋是日常消费品,市场的需求大同小异,于是造成了同质化。但纵观上比,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产品自主开发设计方面进步很大,一些大企业每年有上万个款式推出。其实国外也一样,同质化现象也很普遍,其实鞋产品都是小改小革,相似程度很高。大企业开发的类型比较多,所以大企业之间的相似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也有些小企业,由于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产品生产,比如护士鞋、绝缘鞋、手工鞋等,这样的企业特色比较明显。  
       问:现在业界都在说“转型升级”,究竟什么是转型升级,行业是出于什么原因要转型升级?  
       答:从我理解来看,型:形式、模式。原来的生产模式是“生产数量型”,多生产多卖钱,赚的少但量大,以量取胜。未来的发展模式是“质量效益型”,量不一定增加,但质量要提高,核心附加值要提高,竞争力要提高。也就是同样一双鞋,赚的利润会有不同,由数量主导型模式转化为质量效益型生产模式。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包括销售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变都包含在其中;“升级”更好理解,就是在原料产品上的水平提高。与转型是生产模式的转变相比,升级则是质量水平的提升、技术提升。转型不是转行,升级也不意味着完全推翻原来的模式而重新创造一个模式,是指要循序渐进,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我们要完善经济发展指标,转型升级是国家宏观经济要求。从国家角度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数量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或者说初级竞争发展模式,必然是高耗能、低产出,包括能源、交通等等方面需要的资源多,产出却是有限的。而质量效益型的生产模式,消耗同样的资源,但效率要高,效益更好。从行业角度讲,同样是劳动力、资源配置,水电等,要提高行业附加值,就要使行业在质的方面有所推动进步,就要求企业要进行调整、增加效益。比如劳动力,原来的成本是2000元,现在是4000元,那么一双鞋的利润也应该是翻番的,或者是产量上的翻番。而产量翻番也就意味着要多耗能、多耗费原材料,所耗费的产能和成本还是一样的,还是数量型生产,就没有意义了。  
       问: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应该如何应对?  
       答:转型升级对于行业来说,会使行业产生调整;对于企业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肯定是主角,行业的转型升级其实就是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无论是转型还是升级,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要视自身的情况而定,走适合自己的路。这一个过程中,企业是选择在产品设计、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的某一方面转变,还是选择齐头并进,完全根据企业的情况而定,没有统一的路。企业的发展千差万别,各有特色,都走同一条路是不现实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稍微能记得住的品牌,一般一个人不会超过20个,最熟悉的也就五六个。我国现在有鞋的企业大概7000多家规上的,而这些企业中能做出品牌的还是有限的。如果这些企业蜂拥而至都来做品牌,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都在走“独木桥”,竞争会更大,企业会更难做。所以每个企业要走适合自己的路,适合做品牌的就在品牌这条路上走,适合做加工的,就走加工这条路,甚至说,企业就是在某个领域就有特色,比如是为残疾人服务的,那么我就在这个领域里发展,把市场细化,根据自己的特色找准定位,找到生产和发展的空间。转型升级没有统一的模版,如果非要找到共同点,那就是:在质量上提升,在管理上提升,在销售模式上的提升。这是所有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该注意和做到的,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和标准。在这一原则下,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各显神通,才能更好地适应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  
       问:制鞋产业正形成由东部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梯度产业布局,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化后的格局会是怎样?  
       答:东部沿海对我国皮革和皮革制品的发展起到一个瓶颈要素,评定我们的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这三大方面资源瓶颈制约了我们皮革、制鞋行业在东部沿海再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企业向西部转移的过程中,这三大瓶颈问题上西部地区是有优势的。同时,这个转移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间接性转移。比如温州,是常年都在转移的,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温州依然存在,不是一刀切的问题。  
       二是梯度转移。有浙江转移到江西,还有可能再度转移。根据市场规律来决定往哪里转。  
       三是转入和转出是相对的。如广州,把传统的生产环节向内地转移,但他会成为设计信息发布等新的中心,转入新的发展模式,转入和转出是并存的。  
       问:目前来说,制鞋业国际发展环境如何,国际品牌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这对我国的鞋业发展有什么影响,我国鞋业又该如何面对,产业转移是否意味着行业发展受限?  
       答:我国是制鞋大国,全球现在各类鞋制鞋产量为200亿双,我国就有120亿双,占60%。就国家分布来看,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际比较靠前,我国是后来居上,巴西、印尼、越南、印度等国家发展很快。如果从现在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很多知名品牌如阿迪、耐克等,把中国的生产线转移到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鞋业发展中部分企业产生了影响,企业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地方进行生产发展。但我国的制鞋业不可能全部转移走,一部分低端的转移走了,大部分高端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可能转移走的,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制鞋业直接从业人员有500万左右,这么大的产业群落,任何一个国家没能力接纳;第二,我国有非常完整的产业链;第三,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在提升,但从劳动力的性价比来看,我国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这一指标还是很好的,具有竞争优势。所以说,局部的转移不能给我们造成错觉:我们不适合这个行业发展了,行业发展已经受限等,要转移走了,发展新的行业。  
       问:你所了解的国际贸易壁垒主要针对哪些方面,我们是如何做的,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标准的作用又是怎样的?  
       答:主要是针对低价,还有就是技术壁垒,比如我们的用料方面,内在标准方面等,其实在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在皮革制品方面,主要集中在内在成分、使用的化工材料的残余量等问题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标准进行自我利益的保护,以前曾经有过这样的成功案例。其实,世界范围内的制革技术不是高不可攀的,他们能提出来,国内企业就可以按照其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包括使用代替产品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来说,包括甲醛、染料、六价铬在内的诸多问题,通过技术改进,材料的选配已经逐步得到了解决。  
       问:制鞋技术及标准方面,国内与国际水平之间的比较情况如何?  
       答:技术上,与国际的差距不大了,但在设计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的,从概念设计到产品设计,我们还有不足。在制作和设备一体化上,高端的机器我们做的很好,差距很小。操作熟练程度上,我国熟练工也逐渐增多,水平也很高。但在质量管理方面,还有差距,我们会做了,但不等于能做好,我们的企业在在精细化管理上与国际还有一定的差距。进入21世纪,我们的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国际水平间的差距就开始逐渐缩小。现在,很多国际大品牌都在中国下单生产,这就说明我国的制作水平完全可以达到国际水平要求。当然这是国内领先的企业的水平,还有相对落后的企业还相差较远。在标准工作方面,我国的标准水平已经和国际持平,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这是我国制鞋行业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相关标准工作机构努力的结果。而且相关的企业对标准工作更加重视,并利用标准为企业发展助力。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国的标准工作也好,生产工作也好,设计工作也好,都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促进我国成为制鞋强国。 
本文共有 0 篇评论 | 打印文章 | 关闭页面 |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 隐私保护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批发市场大全版权所有 ©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00845号